引
亲爱的旅人,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途,感谢命运让你和我在此相遇。此文章记载了我的人生轨迹,希望能通过此文章让你能够更好的了解我。
正如标题所言,此文章记载了我人生轨迹中的重要站台的一些事件。此文章会一直更新下去,生命不息,旅途不止。
目录
我的人生轨迹大致是这样的:
- 接触编程
- 偶然的契机
- 困境
- 迷茫
- 转机
- 断断续续的学习
- 又一次偶然的契机
- 第一个项目
- 孤独的 OIer
- 步入高校
- 师傅领进门
- 再见,算法;你好,电赛
- 下一站,2025 工训赛
- 下一站,2025 电赛
- 下一站,RM
- 结语
接触编程
我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就读于南阳镇中心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转学到了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
六年级的信息课,老师教我们学习 Scratch 。没错,就是这款可视化编程的游戏,许多编程大佬们梦开始的地方。当然,那个时候的我并不为所动,我也只是把它当做游戏一样玩,而并不觉得它对我的今天有什么奠定性的意义。
偶然的契机
那时候,没有王者、吃鸡那些鹅厂开发的后来特别流行的游戏。那时候,身边人都在玩一款叫「我的世界」的游戏,简称「MC」。在身边同学的影响下,我也接触了这一款游戏。
当时玩我的世界,标配的一款工具就是「多玩我的世界盒子」。那时候我还没有社交软件,多玩在一定程度下就是我的社交的一部分。有一天,我在多玩上刷帖子的时候,看到了一条关于如何制作 MC 模组的帖子,我便好奇地点开了,并且按照作者的步骤写出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款模组——「自定义食物:香蕉」。
这个模组的贴图是我用像素绘图软件一个一个点画的,相当的丑,但是好歹做出来了。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代码编程,这也将我送上了「编程」这条不归路。那个时候我玩的是手机版的我的世界,用的是一款叫做 JavaScript 的编程语言作为模组开发语言。那篇帖子的作者实力好像并不是很强,并没有能够提供进阶的教程。但是我在他推荐的那款专门开发 MC 模组的开发工具上发现了编程的教学,文字形式的,于是我便开启了一段奇妙而又颠沛的编程之旅。
MC 是我编程的启蒙老师,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一直使用 MC 作为我的头像。
困境
JavaScript 将我带入了代码的世界,可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越发觉得困难。就和初入大学接触 C 语言的同学们一样,那时候的我总是会对着一堆的概念发懵。我无法理解函数存在的意义,无法理解参数列表的作用,我甚至认为这些的存在没有意义。但是时间是一个好东西,它能够让我们在某个时间点忽然搞懂一些曾经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不管怎么说,我凭借着我的毅力把这些东西啃了下来。
但是不久之后,我遇到了更大的困境——「面向对象」。面向对象可以说是编程中的一大重点思想,我开始看不懂了,毕竟那时的我只是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啊。
无奈之下,我只好暂缓了 JavaScript 的学习,去尝试其它编程语言的学习。
迷茫
六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我尝试在网上搜索 C++ 语言相关的课程。那时候网上可没有这么多编程教学的资料,也没有 B 站大学。我只能随意在网上搜了一些零散的视频。
那个视频是一个有关指针的视频。学过 C 的都知道,指针是一个魔鬼级别难度的语法,即使是现在的我,也不能说能熟练使用。当时我看的一愣一愣的,我甚至开始怀疑我是不是不适合学编程。我痛苦了很久,不知道接下来如何是好。
转机
迷茫之时,我突然想起那款专门开发 MC 模组的软件上的有关面向对象的教学里的一句话,大体意思说的是,接下来的内容和 Java 有关,如果看不懂可以先看一点 Java 再来看。我一想,对呀,为什么不试试 Java 呢。于是,我在「百度传课」网站上找到了来自「黑马程序员」的 Java 视频教程。Java 虽说语法复杂,但是相比 C/C++ 也确实易懂了许多。经过系统的学习后,我的编程的思维被逐步培养了起来。
物是人非了,百度传课后来被合并入了百度文库,黑马程序员也入驻了 B 站,但是我当时看的视频教程已经失传了。
黑马程序员 yyds !
断断续续的学习
我初中就读于启东折桂中学。六年级暑假以及高一的时候,我一直断断续续地学习 Java 基础,可是当时我也只是将它作为一个兴趣而已。况且我成绩也不理想,也比较贪玩,并没有花充足的时间在 Java 的学习上,Java 的学习进度始终没有推进。
初三的上学期某个周末,我觉得比较无聊,就想着重拾起 Java 的学习,于是草草将剩余的部分看完了。
又一次偶然的契机
初三上学期玩了一个学期。我的成绩不理想,因此我对中考也不报太多幻想。
当时我们县最好的高中就是江苏省启东中学。这所学校对外会招收创新班,选取的是每年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的全县前 1000 名参与考试,以数物化为主。前 100 名可以进入创新班,前 200 名中考可加 20 分,前 500 名中考可加 10 分。我拿到了参与考试的资格,当然,正如我前面所说,我的成绩不理想,因此我也没有多在意这次考试,全当是去玩的,能加到 10 分就很不错了,我当时是这么想的。
但是,老天好像和我开了一个玩笑。成绩出来后,班主任告知我,我考上创新班了!(?
没错,我凭借着在理科上相比于其他人的微弱的优势,以 288 的成绩压线考入了创新班。
创新班,全县的精英人才都汇集在此,不包括我。这么多厉害的同学在一起,平时的讨论中也少不了竞赛相关的内容。当他们在讨论竞赛的时候,我十分羡慕,我便想着,既然我擅长计算机,那有没有什么计算机相关的竞赛呢?一查,还真有,那就是「信息学竞赛」,简称「OI」。于是,我买来相关的书籍,学习了起来。当时我花了三天的课间,就将曾经觉得难如登天的 C++ 基础学完了。所谓编程思维是通用的,学好一门语言,再学另一门相当容易。
第一个项目
我高中就读于江苏省启东中学。我们这一届迎来了一位新的校长,这位校长对于文化课学习抓的十分的紧。当时我们早读的分贝数值都是要量化并记录的,我们所有班级的电脑上都装有分贝仪。
但是我觉得学校里面给的分贝仪功能实在是太少了,而且启动十分不方便,启动时间也非常长。我想,我不是学完了 Java 吗,那不如我自己写一个分贝仪,就用 Java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准备,我在高一下的时候开始着手写代码了。
当然,那个时候的我只是学完了 Java 基础而已,对于如此高集成度的一个项目还是很难完成的。那个时候没有 ChatGPT ,所有的资料都需要自行上网搜索。而当时网上也根本没有在电脑上原生运行分贝仪的项目,有关分贝仪的项目都是安卓的。为了学习相关的原理,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甚至反编译了好几款手机分贝仪软件。当然最后发现核心的代码也就那几句,都差不多。
那段时间,每天晚上回到家里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写代码。我们学校晚上放学晚,差不多回到家洗漱完就 11 点多了,我有好几个晚上为了实现一个功能会写代码到 12 点半甚至更晚。我给分贝仪加上了我们学校的校徽,加上了班级的呼号,加上了高考倒计时,加上了录音功能,甚至加上了不同班级之间的分贝排行(当然这个排行功能最终都没有实际测试,历史录音功能也是有 bug 的)。是的,我曾经想过要把这款分贝仪推广到全校,但是很快我就认清了现实,我的实力还是太弱了。
这个项目开发了一个学期,此后就没有再维护了,就这个半成品一直用到了高中毕业。这个分贝仪陪伴我和我的同学度过了两年半,我现在手上还保存着高二的时候我们读书的录音,但是很可惜高三的录音我弄丢了。
这是一件失败的作品(实用意义上的),但是这个项目对于我来说意义重大。这个项目奠定了我的代码的功底。
孤独的 OIer
前面只是说,我想要打信息学竞赛,但是也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学习,那时的我甚至不知道该怎样报名。高一下学期,在一位同学的介绍下,我和我们学校的指导老师认识了。我的那位同学的妈妈就是我们学校的信息老师,听说我想打 OI ,就把我推荐过去了。在指导老师的介绍下,我了解了 NOI 系列的竞赛的具体事宜。于是,我正式踏上了 OI 的不归路。
高中打过竞赛的应该都知道,竞赛本就是不归路。除非是玩玩而已,否则一旦踏上了这条路,残酷的竞争只允许你赢,不允许你输。当然,在我刚准备踏上竞赛路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而当我踏上这条路之后,就只能选择前进了。
在启东中学这样注重成绩的学校中,其实没有多少人会去在意信息竞赛,我可以算是逆行者了。也正是由于相关竞赛资源的不足,我只能到处搜集资料,自己学习。那时候,每天中文午和晚上回到家,我都会打开电脑学习算法。那段时间,虽然解题的过程十分痛苦,但是当我跟着题解一步步攻克出难题的时候,我还是有相当的成就感的。
2021 年 9 月,我初次踏入了 CSP-S 的初赛赛场,和一位比我小一个年级的同学。从小到大,我参加过无数场的考试,但是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认真地对待一份试卷。最后成绩也不错,顺利挺入复赛。
2021 年 10 月,我只身一人来到了 CSP-S 的复赛赛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从我父亲退伍之后,我已经好几年没去南京了。再次来到南京,可能是在高中里待久了的缘故,也可能是我之前在南京生活的时候年龄太小了,我被南京的繁华吸引住了。进入南航,我被南航的「大」震撼住了。原来大学是这样的!可能是这一次的经历,让我下定了一个决心,将来要来南京上学。只是可惜我并没有能够在学校内逗留太久,比赛完之后已经天黑了,我便离开了南京。
2022 年 11 月,我又是只身一人来到南京参加了 NOIP 的比赛。由于某些特殊原因,这次比赛没有选择在南航举行,而是选择了一所中学。但是巧的一点是,这两场比赛我所在的考场的主监竟然是同一个人,也算是缘分吧。最后我拿到了 NOIP 二等奖,这也是全启东获得的首个 NOIP 的奖项。不久之后,启东融媒(现已更名为爱启东)公众号转载了一篇文章来报导我:厉害了!这位启中少年。当然了,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值得报导的,反倒是我觉得有些尴尬。
每年的 CSP-S 初赛是在南通市内举行的,CSP-S 复赛和 NOIP 是在南京举行的。
2023 年,疫情重新开始严峻了起来。但是我为了心中的梦想,毅然选择了去参加比赛。
那一年的 CSP-S 初赛启东报名参加的人数特别多。(会不会是受到我的影响?)但是很可惜,只有两位同学挺入了复赛。
安全起见,那一年的 CSP-S 复赛和 NOIP 都是安排在酒店举行的。前者五星级,后者四星级。当晚酒店价格飙升,反正我是住不起的。
完赛之后,回到启东还要居家隔离,七天五检,两次去南京加起来就是半个月。后来 11 月放开之后大面积阳性,学校就放了一个礼拜。好巧不巧,我在放假的最后一天阳了,于是我又续上了一个礼拜。这样算下来,我高三上学期一共请假差不多三个礼拜。哪个高三学生经得起这样的折腾啊。。。
不过努力还是换来了回报,我获得了 NOIP 一等奖。
申明一下,NOIP 的奖项是在省内划线的,但是其行政级别是国家级的。所以你可以说我是 NOIP 省一,也可以说我是 NOIP 国一。
但,也就止步于此了。我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仅凭自学的话我已经到达瓶颈了。我的竞赛分数其实偏低,没有参加省选的资格,更别提进入省队挺入全国总决赛了。但是我为启东的 OI 开辟了一条道路,我希望,也相信在这条道路上能有启中学子超越我。
说实话,我相当佩服那个时候的自己。那种毅力和魄力支持着我走过了高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的人生轨迹。
步入高校
我那一年,NOIP 一等奖可以报名很多理工类院校的综合评价。但是省内 A 类院校只能同时报一个,B 类也只能报一个,因为时间冲突。我当时报名了南京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的综评。
南大的综评在 2023 年 9 月 10 日下午,南邮在 11 日下午,所以我高考考完那天晚上就前往了南京。
人家高考 3 天,我高考 5 天。
南大的综评是考试,考你报考时所使用的奖项相关专业的题目。我是信息学竞赛,所以考的数学推理。这个考试也就图一乐吧,要知道,整个考场的同学都是 NOIP 一等奖起步的,我会做的他们也会,我不会的他们还会。但就这样我居然还通过校测了,相当于南大计算机系可以降大约 30 分(当然也是估计的,毕竟是加权计算后排名的)。可是我文化课成绩不好,高考成绩差了一大截,最后无缘。
南邮的综评是面试。大体流程就是,先随机抽取一道题目,然后开始自我介绍,接着回答抽取到的题目,最后由几位老师根据个人的情况提问。老师们也都很和蔼,我刚进去有些紧张,但讲着讲着就放松了下来。我当时抽到的题目是:你如何理解「没有相对论就没有原子弹」?这是开放性的题目,主要就看学生的随机应变的能力。我当时的回答是:「相对论是爱因斯坦提出的,而爱因斯坦还提出过另一条公式叫做质能方程,而质能方程是原子弹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后来老师们也顺着问了一些问题,应该说也都比较简单。整个面试过程很顺利,最后我的面试分数排我这个综评组里的第二。
我的文化课成绩不好,但是有综评加持,我顺利进入了南邮的最强的专业——通信工程。
师傅领进门
来到南邮后,通过小班的宣传,我了解到了学校里的一些和技术相关的社团。在军训期间,我抽空学习了相关的知识,通过免试题加入了通院科协(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计算机部和电子部。
在电子部,我遇到了一位亦师亦友的学长:极地萤火。极地萤火学长也是 OI 出身的,我们很快就聊了起来。极地萤火学长的实力十分强,而且技术面十分广。大一那段时间,每天晚上只要有空,我都会到电子部找他。只要有不懂的,我就会问他。极地萤火学长毫无保留地将知识授予我,让我在电子信息领域成长地很快。
大二社团换届了,我继承了极地萤火学长的工位,我也成为了带领学弟学妹进门的「师傅」。
再见,算法;你好,电赛
步入高校后,我本计划继续在算法领域深耕。然而,学校内有大量在高中甚至小学时期受过专业训练的同学,他们的视野、高度是我这种靠自学一点一点摸索的根本无法企及的。我曾经尝试过加入学校的 ACM 校队,但是后期筛选的时候我明显发现无法跟上训练的难度了。一山比一山高,我最后无缘校队。
2024 年 4 月,我参加了蓝桥杯本科生 C++ B 组省赛,拿了省一;6 月国赛,国二。这是我参加过的最后一场大型的算法竞赛了,难度偏低,混了个奖。
之前学校发过电赛的相关宣传,我又加入了电子相关的社团。于是就去报名了电赛冬令营,并顺利通过校初选。因为我是软件出身,所以我就选了一个和软件挂钩比较多的飞控。经人介绍,我和我队长认识了,再加上我之前认识的一个队友,我们三个人就组队了,我就负责整个队伍里的整体的控制算法的编写和整体思维架构的设计。后来我也是一有空就去实验室,我队友说的,「电赛前每天多工作六小时,电赛时每天就能多睡两个小时。」这句话在后面的比赛中也确实被印证了。
2024 年飞控大体比较简单,但是我一个失误,代码里有两个点写反了,导致最后两个点的数据反了。但是还好,一个扣 0.5 分,总共扣了 1 分,顺利拿下省一。
偶数年只有省赛,奇数年省赛优秀队伍可以参加国赛。
下一站,2025 工训赛
这是南邮上新的比赛,我作为学校技术圈的一员,肯定也要挤一挤。(
下一站,2025 电赛
2025 电赛国赛加油!
下一站,RM
RM 全称 RoboMaster ,是一个极度烧钱、烧时间、烧精力、吃经历、吃经验的比赛。但是看着比赛的直播,还是很热血沸腾的。
南邮没有机械专业,这方面十分吃亏。但是我们有一群人凭借着自己的兴趣尝试组建起一支战队,我估计也会成为第一批队员。
但是,RM 是理想,电赛和工训赛才是生活。
…………
结语
生命不息,旅途不止。亲爱的旅人,再次感谢你能和我在此相遇。时间差不多了,出发吧,相信你也会书写一段灿烂的旅途。